English

建构上海师范教育一体化体制势在必行

1998-11-09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史美圣 我有话说
大学书记访谈

建构上海师范教育一体化体制势在必行

——访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陆炳炎

本报记者 史美圣

陆炳炎研究员,硕士。1944年生,江苏省江阴市人。1967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历任云南省教育厅副厅长、云南省教委副主任。现任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1997年获政府特殊津贴。主编《可持续发展与社区建设》、《外来人口管理理论与实践》等著作。先后在《中国高等教育》、《中国高教研究》、《高教理论战线》、《中国教育报》等报刊上发表有关高等教育理论研究论文30余篇。

今年,上海教育学院、上海第二教育学院和上海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3所师范类院校正式并入华东师范大学,这一并校举措在全国第一次实现了部属高校与地方高校、全日制高校与成人高校的合并,在社会上引起一定反响。实际上,这是上海在建构基础教育教师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一体化的师范教育新体制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日前,记者走访了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陆炳炎,请他就上海师范教育一体化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陆炳炎说,建构基础教育教师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一体化的上海师范教育新体制,既是为了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上海一流基础教育、一流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也是对原有师范教育体制的突破,是一种新的探索。所谓师范教育一体化,就是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根据教师成长过程的客观规律以及职业生涯的阶段性特点,把教师的职前、入职和在职教育作为统一过程来规划、设计,使各个阶段的教育既有侧重,又相互衔接,有内在联系的师范教育体制。

陆炳炎说,建构上海师范教育一体化体制,旨在改革原有师范教育体制,建立起具有时代特征、上海特大型城市特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师范教育新体制。

当记者提到,在建构上海师范教育一体化新体制的过程中,华东师大将发挥什么作用时,陆炳炎说,华东师大和其他几所师范类院校合并以后,我们面临一个如何建设新型的高等师范大学的问题。经过校领导班子研究确定,我们学校定位在:“突出师范特色”上,为基础教育服务;服务面定在“立足上海,辐射华东,服务全国”上;管理体制定在“教育部与上海市共建、共管,以上海市管为主”上。近年来,华东师大为上海提出的“一流城市、一流教育、一流师资”的目标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据统计,1997年全校招生2139人,其中上海考生为1031人,占48.2%;去年毕业生为1616人,而留沪工作的为1032人(包括外地学生315人),占总数的63.9%。仅这两个方面就可以看出华东师大对上海的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比过去更大的作用。对学校来说,通过上海师范类院校结构调整,也确立了华东师大在师范类院校中的龙头作用和核心地位。

谈到今后要做的工作,陆炳炎说,我们将进一步研究上海师范教育一体化的领导管理体制;教育机构设置;教育内容和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一系列问题。初步的设想是:一、打破条块分割的师范管理体制,建立统一协调的领导体制,形成上下结合、内外沟通的师范教育网络;二、突破职前培养、在职培训相分离,分别由不同教育机构承担师范教育模式,建立起职前、在职合一的教师培养、培训机构;三、统一规划和设计教育内容,即把职前教师培养、新教师入职培训和在职教师提高这几个阶段的教师教育,作为一个完整的过程,通盘考虑培养目标、教育内容和课程设置、教学手段、培养途径和方式等;四、在统一规划下,重新调整和组合原来分别承担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不同任务、基本分离、互不联系的师资力量,建立一支职前、在职既有侧重,又有合作,相互融通合一的教师教育的师资队伍。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